八中国际部抗疫进行时 | 艺术云班会,音乐“无需”懂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艺术“无需”懂
因为疫情影响,在这近两个月不能出门,网课不断的日子里,相信不少被憋坏的同学难免会出现一些压抑,枯燥的症状。
在此春暖花开,歌声飞扬之际,八中国际部特别策划——线上艺术云班会:
- 赏古典之道 -
Classic
“古典”一词源于拉丁文Classicus,意为“第一流的”、“最上乘的”。
生活中,我们常将古典艺术比作为“陈年佳酿”,正因其底蕴深厚,故不似流行文化般受众庞大。
“搭桥”高雅艺术,聆听古典天籁
本次艺术班会,音乐老师Cassio通过一系列雅俗共赏的音乐作品,由浅入深地为同学们搭建与“高雅艺术”相通的桥梁。
音乐专业知识导入
艺术的三大构成:
音乐的基础属性:
音乐是声音的传达、听觉的感受,其本身就没有传达思想和寓意性的功能。
音符没有实际的意义,由此不可传达思想概念。
音乐最擅长的就是表现人类内心情感,是无法具象化的。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乐感,Cassio老师通过一系列的乐曲赏析与比较强化了学生们对音乐的认知:
建立乐感自信:
建立联觉反应:
我们之所以听音乐脑海里会有画面感是因为听觉和不同感官的共同作用。
将音乐中的高低音和其他感官的对应以连线的方式呈现,更强调了联觉反应的普遍性。
强化乐感自信:
欣赏肖邦《葬礼进行曲》的旋律走向,感受低音,慢速带来的悲伤情感。
匹配描写蜜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野蜂飞舞》)和蝴蝶(格里格《蝴蝶》)的音乐。
————/cgi-bin/readtemplate?t=tmpl/audio_tmpl&name=Sonata%20No.%2011%20in%20A%20Major%20fo&play_length=04:02" isaac2="1" low_size="487.1" source_size="487.1" high_size="1898.51" name="Sonata No. 11 in A Major fo" play_length="242000" voice_encode_fileid="MzUxMjk0ODk5M18xMDAwMDExMTI=" data-pluginname="insertaudio" contenteditable="false
音乐理解不需要正确,也没有标准答案。
走进音乐厅大厅,学习参会礼仪
作为近距离赏析音乐艺术最纯粹的方式,现场聆听音乐会已经成为了许多人休闲娱乐的首要选择。
l 入场
a.着装要求:
b.提前15~30分钟入场,做好聆听准备
c.熟悉节目单曲目,背景
l 演出过程中
a.全程手机保持静音状态,禁止照相和摄影
b.除中场休息外不得离席,若出现紧急状况也只得在乐章结束后离席处理
l 鼓掌
a.只得在整个乐章结束后鼓掌,可用拉丁语“Bravo”喝彩
b.请求返场: 有节奏的一直鼓掌直到表演者再次登上舞台
发现美,创造美
当然,艺术绝不仅局限于音乐。
创作灵感:
(“紫色鸢尾花原创乐谱”)/cgi-bin/readtemplate?t=tmpl/video_tmpl&vid=wxv_1293705553914593280" __idm_frm__="1510">
思想意义:
思想意义:
思想意义:
思想意义:
————
创作灵感:
创作灵感:
- 付英副校长点评:
班会临近尾声,负责重庆八中艺术工作的付英副校长对孩子们精彩的表演进行了点评:
/////////////////////
尾记:
白岩松曾经在访谈里问:
艺术家回答:
艺术就用心来慢慢感受吧:
可能是乐章中的某几个小节恰好触动了你,没什么明确的原因,可能只是森林那一头的作曲家一瞬间的回眸。